感覺「自言自語」的傾向愈來愈明顯,所以這次改成"哈啦"
上次關於同儕的想法,並沒有說的完全。
既然在學士後的課程,就是以訓練、培養「研究人才」為目的,在教育的過程中,不是應以「研究同僚」的角色自居嗎?在「師」與「生」的分際上應該聚焦在學習 的活動上,若是研究成果發表的過程,則應該站在同僚角色上,以「理」服人,而不是以位凌人,或是像是軍中講究所謂的「輩份」、「梯次」、「成分」「師承」 或是「畢業學校」。當然這麼說不是暗指事實上的現象,而是希望能讓大家夥能有聚焦的所在。
如果,研究生與老師們相處時,重視的是「以理服人」,久而久之就養成了論理的氣質。如果大部份的人的想法仍然停留在「媳婦總會熬成婆」的心態,這不就第二 個軍旅生活的延伸,或者說大家比的不是研究的品質,而是「老菜尊卑」。不是因為年紀大了,大家叫了學長就是成長,這只是「年紀」的增加(誰人不會?),而 不是學識的進步。
但讀者千萬別有「在位者、年紀大者或是位尊者就定是不知長進的人」的推論,這樣子就干犯了邏輯上的錯誤。
所以,結論是試著將所有的研究人員、作者的頭銜拿掉,從研究的內容去衡量個人的學術地位,或者說學術的位置;因為說地位就有了高低,位置只是所在的不同。 從事研究,不就像是「畫地圖」般,將你有興趣的領域弄清楚,好叫別人在踏入這時,有個清楚的概念與觀點。絕對不是劃地為王,因為經由先來後到形成的權威並 不能超越由研究深化帶來的專業權威,你說不是嗎?
以上
ps,說了這麼多,只是想將我腦袋中的想法,搬到你的腦袋裡去。
